“到2015年,關中經濟區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將達50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20億美元,工業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0億元。到2020年,關中經濟區先進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力爭突破1.1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00億美元。培育并形成39戶年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和10戶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特大型企業集團。”這是陜西省工信廳為關中制造業規劃的宏偉藍圖。
記者了解到,這份名為《關中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規劃》(2010~2020)的草案已經獲得陜西省政府原則通過,即將發布實施。
據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介紹,關中經濟區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西安、寶雞、咸陽、楊凌、渭南、銅川、漢中7市區以及丹鳳、柞水等商州市的4縣區。2009年,關中經濟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797.3億元,占西北地區工業增加值的27.7%。其中,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560億元,占西北地區工業增加值的24.04%。
為強化制造業對關中經濟區的**帶動作用,陜西省著手制定出《關中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規劃》,并確定了航空航天、輸配電設備、數控機床、石油裝備、汽車制造、綠色食品、新型化工等7大**制造業為關中經濟區今后10年的發展重點。其中,石油裝備與新型化工制造業成為《規劃》的重頭戲。
根據《規劃》,石油裝備制造業將依托寶雞石油機械有限公司、寶雞石油鋼管有限公司、西安格威石油儀器有限公司、西安寶德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發先進的裝備機械設施及產品,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石油裝備產業基地。到2015年,關中經濟區石油裝備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5億美元。2020年,石油裝備產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5億美元,形成3戶產值過百億元的企業集團。
新型化工產業則以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渭化集團、凱迪西北橡膠有限公司、陜西興化集團、西安西化熱電化工有限公司、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為依托,以彬長礦區180萬噸/年甲醇、咸陽1000萬噸/年煉油、西安西化熱電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年聚氯乙烯搬遷改造、凱迪西北橡膠有限公司2000萬條子午線輪胎、徐州礦業150萬噸甲醇、興化集團4×30萬噸/年節能改造,以及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氟硅化工產業開發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通過實施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加工精細化、產業發展**化戰略,加大技術**和產品結構調整,有序發展煤電載能工業、煤化工、鹽化工、新型合成材料、有機化工、精細化工、農用化工和能量綜合利用產業,帶動合成樹脂及制成品、合成纖維及制成品、合成橡膠及制成品產業發展。到2015年,關中經濟區新型化工產業增加值將達到400億元,2020年達到1000億元。
在大力發展新型化工產業的同時,《規劃》特別指出,要借助新型化工產業的發展,促進關中地區新材料基地建設,大力發展UPVC管材、塑鋼門窗、耐火材料等新型建材和非金屬材料制品,以及新型航空航天材料、軍民兩用高強度復合材料、有機硅材料(硅橡膠、硅樹脂等)、有機氟材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聚氨酯等化工新材料。到2020年,使關中地區新材料工業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其中,化工新材料工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
據了解,為確保《規劃》目標實現,今后10年,陜西省將抓住西部大開發新10年的有利時機,通過財稅、金融、信貸、土地使用等綜合性優惠與傾斜政策,全力支持并推動7大**制造業快速發展,努力將關中經濟區打造成國內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西部**的優勢特色制造業基地,使先進制造業成為拉動關中經濟區乃至西北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引擎。